—— 新闻详情 ——

2018年3D打印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是直接将虚拟的数字化实体模型转变为产品,极大地简化了生产流程,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使得任意复杂结构零部件的生产成为可能。目前,3D打印技术在汽车、医疗、航天航空、工业设计、建筑等领域都有应用。

  全球增材制造产业已基本形成了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主导,亚洲国家和地区后起追赶的发展态势。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启动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3D打印产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潜力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以来,我国3D打印产业规模不断扩张,2017年已达16.7亿美元。

  国家制定3D打印发展计划,3D打印更加智能、便捷、通用化

  目前,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规模实现快速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尚存在关键技术滞后、创新能力不足、专用材料性能亟需提高、高端装备及零部件质量可靠性有待提升、应用广度深度有待提高等问题。

  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等十二部门印发《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并提出到2020年实现五大目标:一是产业保持高速发展,年均增速在30%以上,2020年增材制造产业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二是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突破100种以上满足重点行业需求的工艺装备、核心器件及专用材料;三是行业应用显著深化,开展100个以上试点示范项目,在重点制造(航空、航天、船舶、核工业、汽车、电力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家电、模具、铸造等)、医疗、文化、教育等四大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四是生态体系基本完善,形成完整的増材制造产业链,计量、标准、检测、认证等在内的生态体系基本形成;五是全球布局初步实现,培育2-3家以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2-3个国际知名名牌,一批装备、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正在萌发,世界各国纷纷将增材制造作为未来产业发展新增长点,推动增材制造技术与信息网络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设计理念的加速融合。全球制造、消费模式开始重塑,3D打印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3D打印产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潜力分析报告》指出,未来3D打印将更加智能化、便捷化、通用化。

  智能化和便捷化。目前,3D打印设备在软件功能、后处理、设计软件与生产控制软件的无缝对接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优化。例如,成型过程中需要加支撑,成型过程中需要不同材料转换使用,加工后的粉末去除方面,都需要软件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同时,随着3D打印技术越来越普遍地运用到服装、设计、生活生产当中,只有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觉得简易使用、技术门槛低、复杂程度低,才能使用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才能更普遍地推广这一技术。而这一系列问题都直接影响到设备的普及和推广,设备智能化、便捷化是走向普及的保证。

  通用化。3D打印是近年来国际上的发展热点,其输出设备称为3D打印机,是作为一个计算机的外部输出设备使用。它可以直接将计算机中制图软件中的三维设计图形输出成一个三维彩色实体,在科学教育,工业制造,产品创意,工业美术等方面有广泛地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商业价值,这同时要求3D打印技术向低成本、高精度、高性能的方向发展。